山東女子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把「幼教摹畫者」作為專業品牌尋求,2022年4月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山東省教育品牌。開辦學前教育專業34年來,山東女子學院教育學院(以下簡稱山女教院)紮根齊魯大地,面向華東和華北地區,輻射全國,以「行知誠正、悟格童心、摹畫未來」為治學宗旨,以「善教勤研,學思結合,均衡開展,知行合一」為教育理念,以「尋求傑出,歸納素質,能力取向,服務一線」為專業方針。歷經34年,學前教育專業生長為「雙一流」專業,即教育部確認的國家級一流專業建造點、具有全省僅有的一門學前範疇國家級一流課程;教育部傑出幼兒園教師培養變革項目承當單位;省級教師教育基地;山東省人才培養方式立異試驗區;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造專業群承當單位。山東女子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形成了明顯的專業開展特征品牌。
「行知誠正,悟格童心」
「行知誠正,悟格童心」是山女教院的治學戰略,更是山女教院管理的文明價值尋求。作為專門培養基礎教育師資的山女教院,致力於現代基礎教育最大弊病——「教育內容與實踐的難以有用聯接」的理論研討和實踐研討,知行合一,誠心正心,咬定「行知誠正的師者」之培養是其間的重中之重,尤其師範專業義不容辭,進而把為新時代培養高質量幼教「師者」作為山女教院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方針。
尊重兒童身心開展規律,循性而動,研討兒童,體悟兒童精力,悟徹幼教真理,是山女教院凝聚團隊深入領會《大學》中「格物致知」的深入內在並演繹而來的「悟格童心」。
山女教院依據自身兒童教育理論的學科特征,強化現代教育管理研討,經過「教育家辦學導向下的大學校長管理能力提高機理研討」「專業博士培養方式的嬗變與立異研討」等國家級社科基金項目,以歸納型科研力量註入學科人才隊伍,助力學科建造,以大教育視野開闊研討方向,拓展科研力量,推動學科交融開展,完成「行知誠正、悟格童心」的專業人才培養機製。形成了「一中心、兩梯度、三交融」的特征社會服務方式:堅持以高水平專家引領當地基礎教育高質量開展為中心;堅持以學歷提高和橫向課題作為服務當地基礎教育高質量開展的兩種首要協作方式;堅持以大學力量、專門團隊與當地基礎教育開展實際緊密交融服務基礎教育高質量開展。
數十年來,山女教院以「行走的講堂」「行走的理論」為抓手,完成「行知誠正的師者」「行走的研討者」涵養與育人工作。
「行走的講堂」
在執行山女教院治學宗旨的過程中,在人才培養中以「行走的講堂」為抓手,完成師生「行知一體」,在「悟格童心」中,完成對專業研討的「誠心、正心」,然後達到「行知誠正師者」的培養工作。
多年來,為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山女教院堅持加強與早教機構、幼兒園等的協作,進行校地聯合、協同培養,突出全程化、多方位的特點,經過協作機製、教師培養、教育資源、教育評價、實習就業、教育研討等六個方面的行動構建了「校內外一體化協同培養方式」。交融校內外優質教育資源,提高各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立異能力,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變革。
山女教院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們將專業生長與「講堂實踐」、與一線園所現場對接,與一線教師對話研討;然後完成了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理論與一線事例交融,試講講堂與一線教育交融,學生素質評價與幼兒園現場實操交融;思政課與傳統文明、黨建社團文明、日子實踐緊密結合。為帶領師範生完成「悟格童心」,教師們帶領學生走進幼兒園、走進遊戲現場、走進講堂,與天然園所環境和兒童生命對話,在觀察、跟隨、解讀和支撐分析「與兒童共日子」中,豐富他們的理性認知,現場教育中進行思維碰撞,啟迪學生領會教育的真理、兒童的精力,轉變學生的教育理念;對學到的教育理論回到學院後再進行反思,篤行結合,慎獨修身,學識一體,完成「人格生長榜首,智能生長第二,專業學習第三」的思維,完成了師範學生專業與身心一體的全體精力培養和生長,賦有新時代精力、賦有山東女子學院「坤德含弘,至善尚美」精力特征的幼教「師者」。
經過「行走的講堂」建造,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效果。圍繞教育變革,「十三五」期間,山女教院新增省級以上教改項目5項,在省內首先建造了學前教育「微專業」。在課程建造方面,教育學院建有國家級一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建有省級一流課程4門、省級精品課程9門,1門課程獲批山東省繼續教育課程思政示範課,學校是省內建有品牌課程最多的院校。2014年獲國家基礎教育教育效果二等獎1項,2018年獲山東省高等教育教育效果二等獎1項,2022年獲山東省教育教育效果特等獎1項、1等獎2項、二等獎1項。
值得強調的是,上述「行走的講堂」打造的「行走的課程」中,到目前為止,《幼兒園科學活動安排與輔導》是山東省僅有的一門國家級一流課程。課程組交融幼兒園一線師資和教育資源,打造了「1+6+N」線上線下混合式教育方式,經過「互聯網+」互動教育方式這一載體,在教育理念、教育團隊、教育方針、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評價6個方面進行歸納變革,為學前教育專業和社會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跨校服務。截至2021年6月,該課程在全國有60所高校選課,課程渠道累計有2.13萬人次參與互動,互動高達3.27萬次,贏得了廣泛的好評和高度的認可。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質量越來越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高度認可。作為培養質量的縮影,山女教院本科畢業論文受到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在第十二屆(2018年)到第十四屆 (2020年)全國高校學前(幼兒)教育專業優秀畢業論文評選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獲一等獎11篇、二等獎29篇、三等獎51篇,成績突出,明顯居於全國同類院校的前列。
「行走的理論」
「行走的理論」是山女教院學前教育專業的踐行攻略。是山女教院大力推動學前教育專家教授在「悟格童心」,在「實踐與行走」讓專業研討理論長腿,使理論「活」起來;完成學前理論與實踐應用「六交融」:與教育一線場域交融,與園所一線實踐交融,與高質量一線課程交融,與職前職後一線教師培養交融,與服務社會家庭交融,與理論立異效果交融;「在理論行走中」服務山東學前教育高質量開展,打造山東省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高地。
多年來,在「行走的理論」思維引領下,山女教院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們爭相將理論自動下沈「試驗田」檢驗。每個專家團隊均有自己的實踐協作園所,研討專長對標學前專項範疇,專項理論均有實踐效果突破:王飛教授領銜的高校優勢學科「幼兒教師教育」人才培養項目;傅晨教授領銜的幼兒園高質量探求性課程;董旭花教授領銜的自主遊戲課程;董吉賀教授領銜的幼小聯接課程;張根健教授領銜的0-3歲托育教育;王錄平博士領銜的山東省學前教育政策與法規團隊。均在山東省內外相關範疇有著很強的影響力,呈現出學前範疇課程百花齊放,理論效果百家爭鳴的誇姣樣態。承當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20余項,出書專著、譯著、教材40余部,宣布各類論文200余篇。智庫建造效果1項;代表性科研立異渠道1項(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立異團隊——「幼兒問題行為研討立異團隊」);專利申請5項;科研獲獎12項;山東省教育效果獎4項。
「行走的理論」助力山女教院學前教育專業成為「雙一流」專業,是教育部確認的國家級一流專業建造點、具有全省僅有的一門學前範疇國家級一流課程——《幼兒園科學活動安排與輔導》。培養了國內、省內有影響力的「長於與幼教一線對話的實踐專家和學者」。輔導的實踐園所寧陽縣葛石鎮石集幼兒園「生態教育」課程榮獲國家級教育效果二等獎,省級教育效果「特等獎」,並屢次在全國學術會議上作典型經驗陳述。
「行走的理論」產出了一批重要影響力的科研效果。董旭花教授兩部著作先後於2020年、2021年被引薦為「中國教育新聞網教師暑期閱覽書目」; 傅晨、董吉賀教授等出書的《蒙臺梭利感覺訓練教具操作》《蒙臺梭利實際日子操練教具操作》《蒙臺梭利科學文明教具操作》《蒙臺梭利數學教育教具操作》,是國內榜首套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叢書,受到中國教育學會的引薦,於2019年榮獲第40屆「華東地區優秀教育圖書獎」。產生了一批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完成了在《學前教育研討》等雜誌宣布論文的突破,完成了SSCI宣布效果的突破。
立異高質量課程在「行知誠正、悟格童心」理念引領下,在「行走的講堂」和「行走的理論」實踐助力下,2022年5月,山女教院成功申報了「山東省學前教育區域教研基地」。在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幼兒園科學活動安排與輔導》建造基礎上,山女教院進一步提高學術質量,緊跟國家高質量教育開展要求,以構建高質量課程為方針,和省內一線名園——泰安寧陽縣葛石鎮石集幼兒園、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幼兒園協作,著眼「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如何以兒童愛好為起點,推動師幼共建的高質量整合性課程建造。幼兒園探求性課程以兒童愛好和探求問題為載體,教師堅持「跟隨兒童,跟隨天然」課程理念,以課程天然化、遊戲化、日子化為方針,以教師繼續支撐、真實情境沈溺、繼續激起兒童進階式自動探求,以高質量師幼互動,完成師幼探求精力「雙培養」,以完好精力感知完好世界,培養身心調和完好精力兒童。形成了「多維支撐,多線推動,多元評價」的深度學習推動途徑,形成了完善的幼兒園高質量探求性課程體系。出書《跟隨兒童:透視10個幼兒園探求性課程故事》和《幼兒探求性課程研討與實踐》系列叢書,在國內有很強影響力,《中國教育報》以《打造幼兒園高質量探求性課程》為題,報道了課程建造經驗,成為山東省高質量幼兒園整合性課程模範。該課程榮獲2022年5月山東省基礎教育教育效果二等獎。
34年風雨兼程,山東女子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矢誌「行知誠正,悟格童心,摹畫未來」初心不改。下一步,將以「幼教小鎮」建造為機會渠道,以「高質量探求性課程」和「精力生態研討」為依托,打造山東女子學院「幼教摹畫者」品牌展現窗口園所,進一步將教育理論效果與實踐交融,催生與立異更多高質量幼教科研效果,為新時代幼教高質量開展作出「幼教摹畫者」的奉獻。
|